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

手机版 手机版
微信 微信

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生物的生活景色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3-03 11:29:49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的含义。  2.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其种类。  3.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讨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的含义。

  2.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其种类。

  3.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讨论,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相互适应的辩证观点。

  4.在进行室外或野外的观察活动中,进一步进行观察训练,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对所观察的事实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生活中会有意无意地注意或观察到一些因素对生物的生活产生的影响,但是这种观察是不系统的;同时,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缺少分析、归纳——到底哪些因素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所以,在这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不同生活环境中生活的生物以及影响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出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2.环境的概念也是本小节的一个难点。学生对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往往理解为生物生存的地带以及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比较容易忽略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实例来建立正确的概念。

  教学准备

  挂图:浮萍,仙人掌,蚯蚓的示意图,蚯蚓的生活环境示意图。

  参考课时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室外或野外的观察作业。观察活动可以选择校园或校园周边的公园、绿地、池塘、树林、农田等不同环境,可以个人或分小组进行。

  要求:(1)选择两到三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

  (2)所调查的生物可以是生长在野外的生物,也可以是栽培、饲养的生物。

  (3)每位同学或小组所调查的生物最好包括生长在不同生活环境的生物,水生环境,如池塘、小溪、河边;陆生环境,如森林、农田、山坡;地下生活环境等。(调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的异同,同时调查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的多样性,为学生学习“生态系统”一节做一个铺垫。)

  (4)调查时认真做好记录,以便在上课时进行讨论。

  (5)调查时要注意安全,并要注意保护被调查的生物。

  二、教学过程建议:

  1.关于引言。近年来,全球都在关心环境问题,“环境”这一概念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人类为什么这样重视“环境”?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生物的生存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讨论活动进入本章的课题的学习。

  2.本小节共三个问题,三个问题均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组织讨论时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

本文标题: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生物的生活景色

本文链接://www.wearston.com/zkbb/show-htm-itemid-7432.html

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
学校信息更多>
  • 性质:
  • 类型:
  • 招生对象:
  • 学校地址:

快速咨询通道

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
地区:
姓名:
电话:

升学指导

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

在线预报名

加入群聊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

公众号

扫码获取,最新消息

合作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