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未来农业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3-30 23:06:49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1)(2)的分析,明确东西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差异,抓住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含义,理解南北方在气温和降水方面的差异,因而影响农业的差异。(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解决问题。(3)通过分析活动(3)(4),明确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通过读图、材料及活动(5)(6)明确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大方向。快乐点击1.农业与我们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广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五个部门,狭义的农业仅仅指种植业。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耕种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林业是指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渔业是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畜牧业是指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家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9亿多是农民。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因此,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2.农业的地区分布把我国的农业部门,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等反映在地图上,就会清楚地看出,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请看下图:image001.png (73.98 KB)2007-10-21 12:50畜物业区和种植业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1)畜牧业分布于西部于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区。(2)种植业:分布于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平原、盆地地区。image003.png (7.24 KB)2007-10-21 12:50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的农作物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作物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科”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活动(1):下面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请你根据图中内容完成下表,并结合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温、降水等方面的知识,分析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image005.png (110.78 KB)2007-10-21 12:50

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农作物粮食作物油粒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秦岭—淮河以北(北方)秦岭—淮河以南(南方)

参考答案:

地区耕地耕作制度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北方旱地二年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三熟小麦花生甜菜棉花南方水田一年二熟,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南北方耕地类型的差异是因为降水(或水分条件)不同。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是因为气温(或热量条件)不同。(3)林业:分布于半湿润、湿润的山地、丘陵区。

林区集中分布区特点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敏多东南林区东南丘陵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为天然林,东南林区为人工林区。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之首。(1)渔业:分布于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东部沿海多为海水养殖或海洋捕捞,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淡水养殖业。活动(2):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随海拨不同而不同。请在下图中适当位置填上如下四组答案,并分析说明该地为何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二熟image007.png (25.71 KB)2007-10-21 12:50参考答案: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超过3000米,海拔越高,降水越少,农作物也随气温、降水的不同而呈带状分布。常绿阔叶林→A 温带混交林→D 针叶林→C 高山草地→B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宜粮则粮”。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可发展林业,保持水土。在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可发展畜牧业。在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发展渔业。农业生产除了受自然条件影响外,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如:种植什么农作物?发展哪种农业生产部门?产量多少才不至于积压呢?等问题要受到当地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当地的农业技术装备,市场需求量,城市与工厂区的距离及当地人的经济收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活动(3):图4.2-4中的A、B、C三地,A为城市中心区,B为城市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居住B、C两地的农民面临如下两种选择:种植水稻个小麦、玉米;种植蔬菜、发展肉老、禽、蛋生产。B地应选择哪一项?C地应选择哪一项?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并说一说你理由。参考答案:B地应选择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B地距离城市比较近,蔬菜、肉、乳、蛋供应及时,而且蔬菜、肉、乳、禽、蛋保质期比较短。C地应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因为C地地形平坦,有便利的灌溉条件,但远离城市,不适宜种植蔬菜、发展肉普、禽、蛋生产。活动(4):有一个山村,周围的土地大多易受风沙、洪水侵蚀,农作物产量一直很低。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该地方应该继续耕种,还是应该采取其他对策。请谈谈你的想法,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的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严峻挑战。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将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业。因此,防止滥伐、滥垦、超载放牧;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造林、种草等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那么,退耕还林(草)以后,耕地面积减少,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请看下面的例子:贵州省轿子山镇郭家屯村原有25度以上坡耕地40公顷,退耕前生态环境恶劣。大量坡耕地上种植粮食,但因缺乏植被的保护,遇上暴雨冲刷,大量土层被冲走,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受到破坏,严重影响全村粮食产量。这个村十年前把25度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坡度较为平缓的耕地得到了保护,地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上升。全村粮食总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与过去相比还有提高。由此可见,退耕还林不仅与耕地保护不矛盾,还会产生互补作用。我国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特点,是制定我国农业发展的方针和对策的重要依据。例如“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粮食的需要量很大,因此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请看图4.2-5:image009.png (42.99 KB)2007-10-21 12:50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简介:

商品粮基地位置简要说明三江平原黑龙江省东北部人均耕地、可垦荒地丰富,但存在沼泽化问题松嫩平原东北平原北半部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成都平原四川盆地西北部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江汉平原湖北省中部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耕地资源较丰富,生产力水平中等洞庭湖平原湖南省北部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鄱阳湖平原江西省北部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中等太湖平原江苏省南部、上海市、浙江省部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江淮地区主要为淮河以北地区历史上为黄河泛滥区,生产力水平中等珠江三角洲广东省珠江口附近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再如,我国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战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从以追求产品数量增长为主转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其中,高产主要指保证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这是首要的社会目标;优质主要指农产品必须适应社会消费和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高效是指农业生产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商品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自我积累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活动(5):下面图画所反映的内容是“生态农业”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证。请你完成图下提出的任务。image011.png (66.37 KB)2007-10-21 12:50想一想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请你写出来。参考答案:image013.png (5.44 KB)2007-10-21 12:50好处是整个过程没有废物,而且对环境无污染活动(6):下面材料是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与同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从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分析)②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参考答案:①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东部临海,进出口方便。地形条件:东部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丘陵。气候条件: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社会经济条件:东部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多,市场大。②为了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将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热点考点聚集命题方向1.考点:(1)北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耕作制度的差异。(2)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林区。畜牧区的分布(5)人口和粮食问题。2.动向:(1)九大商品粮基地和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2)秦岭一淮河两侧耕地类型、植被、农作物熟制等。【例1】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条件是()A.水热等自然条件优越B.土地资源丰富,人少地多C.单位面积产量高 D.土壤肥沃导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布局的条件。我国在自然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建立商品粮基地,纬度最高的两个平原,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但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另外这里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也是它们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重要条件,这也是华北平原农业发达而没有商品粮基地的原因。答案:BCD【例2】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有()A.秦岭和淮河以南很少生产冬小麦B.秦岭和淮河以南基本不种植棉花C.秦岭和淮河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D.秦岭和淮河是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导析:该题一主要考查我国小麦、水稻和棉花等作物的地区;二考查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这些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河先要分析冬小麦、棉花和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习性,明确它们要求的自然条件;其次,联想我国根据气条件划分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第三,根据各种作物的习性和温度带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分析判断试题叙述的内容是好正确。答案:C金钥匙:该题多见的错误答案有A或D。其原因是:一是很多学生不熟悉各种作物要求的自然条件,全凭死记硬背知识解题,试题设问角度稍作变化,就会产生答题失误;二是学生对课本中的作物分布图,很少进行认真观察和原因分析,解题作出判断的依据不足,故容易产生错误。认知我国各种作物分布时,可以作出如下归纳:

作物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小麦温带作物,适应性强,南北平原高原均可长城以南为冬小麦水稻喜湿又喜湿,多分布于降水多和灌溉便利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集中,东北和华北也有分布棉花喜温好光,适宜于深厚疏松土壤暖温带和精致热带地区中甘蔗喜高温多雨气候条件,要求肥活土壤主要在中温带油菜既喜欢温暖,也能耐寒种植普遍,长江流域集中花生喜温暖干燥,多生长在疏松沙质土壤中南北均种、黄河下游各省集中

典型例题剖析【例1】我国油菜籽的主要产区有()A.洞庭湖平原 B.松嫩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剖析:油菜籽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更要油料作物,因此,首先可排除B答案。读“我国南北农业分布图”可以看出: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因此又可排除C。本题虽是选择题型,但考查的是对农作物分布图的掌握,几种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应注意学习把握。答案:AD金钥匙:我国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例2】我国纬度最低的商品粮基地是()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成都平原剖析:该题考查的是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和纬度位置的判断,我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南,纬度越低,所以应选珠江三角洲。 答案:C金钥匙:九大商品粮基地最北(即纬度最高)的是三江平原,最南(即纬度最低)的是珠江三角洲。最东的是太湖平原,最西的是成都平原。【例3】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A.热量、水源充足 B.面积广大,地势平坦C.气候温暖、湿润 D.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剖析:我国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这里降水稀少,地势平坦有广阔的天然草场,仅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有种植业的分布。答案:BD金钥匙: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原辽阔,牛羊成群,畜牧业发达;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以南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为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分布区。【例4】下列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A.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C.降水较少,地势平坦D.河湖较多,降水丰沛剖析:该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与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是靠生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它受地形、土壤、水源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平坦的地形、深厚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和适宜的气候等,是发展种植业生产的理想条件。答案:B金钥匙:①由于学生对农业生产不熟悉,很难全面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所以,答案内容常出现不够全面的情况。②早期农业生产,由于受社会经济技术水平限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作区多为自然条件理想的地区。而学生容易将现在农业发达地区与人类早期农业区混淆,忽略了时间变化带来的分布变化,导致答题失误。学习农业生产,要全面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见下表)。image015.png (8.65 KB)2007-10-21 12:50image017.png (6.26 KB)2007-10-21 12:50【例5】在我国境内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主要的农作物是()A.小麦 B.水稻 C.甘蔗 D.茶叶剖析: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是我国江苏省的连云港和荷兰的鹿特丹港,在我国境内与陇海一兰新线相连,是经过北方地区的一条运输干线,出而其沿线的农作物应是小麦等北方农作物。答案:A金钥匙:明确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连云港一鹿特丹,在我国境内沿陇海一兰新线,易错点也正是在此,陇海一兰新线经北方,故为北方农作物。【例6】下列地区中,京九铁路穿过的商品粮基地是()A.成都平原 B.翻阳湖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三江平原剖析:该题既考查了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又考查了铁路线的分布,需要读图解决。京九铁路与长江干流的交汇点正好经过翻阳湖平原。答案:B【例7】关于我国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A.我国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多种多样B.我国农业生产自然灾害较少发生C.全国各地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D.南方的气候和地形均利于农业生产剖析:该题考查了我国的气候、地形价 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先回顾我同地形、气候的主要特征,其次站在农业的角度,对自然条件做出评价。答案:A金钥匙:农业生产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全面理解。学生误选C或D。其原因是:①没有仔细审题,误将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特点,扩大到了“全国各地”;②我国南方气候水热条件充足,利于农业生产,但地形多丘陵和低山,不利于农业生产,学生常忽略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创新例题点拨【例1】要使耕地资源合理利用,首先考虑的条件是()A.作物的种类B.光热条件C.人口资源D.机械化程度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的制定,都要做到地尽其力,就是要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我国而言,南北方耕地的差异非常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最主要的是自然条件的差异,南北方光热水条件的不同,导致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同时光照、热量的差异,也导致我国耕作制度的不同,越往北去,熟制越低,越往南去,熟制越高。因此要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首先要考虑当地的光、热等自然条件,制定出符号当地实际的发展方向。答案:B爱心提示: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生产部门被人们称之为种植业。种植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最密切,一方面要有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另一个方面要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充足阳光、水分等气候条件。【例2】山东广饶县花官乡以大蒜种植取代小麦,大蒜成为该乡的主导产品,其生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市场D.技术点拨: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般情况下,农作物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但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多种经营,走产业化之路的今天,人们还往往注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答案:C爱心提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经济作物,是我国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体现。农业生产除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外,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用方法指导1.学会因果关系分析农业主要是靠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因之,生产分布和产量均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所以,学习农业要广泛联系影响农业生产的地形分布、气候特点。土壤和水源条件。明确自然条件是从根本上理解农业生产分布、产量、耕作制度和耕地类型的最重要的方法。学习过程中,首先注意分析农业生产力与自然条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形成以果析因或以因析果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社会经济条件也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市场需求,农业技术水平等。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解决问题如:我国的种植业大致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分界线,南北方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气候条件决定的,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耕作制度,降水主要影响耕地类型。比较如下表: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温度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干湿地区半温润地区湿润地区耕地类型旱地水田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一年两熟或三熟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糖料作物甜菜甘蔗油料作物大豆 花生油菜主要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image019.gif (3.3 KB)2007-10-21 12:50学习效果评估一、单项选择题1.图4.2-7四省区,既是水稻义是小麦主要产区的省是()image020.png (8.59 KB)2007-10-21 12:502.关于我国农作物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东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的最大生产基地B.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棉花产区之一C.长江中下游平原共有我国7个商品粮生产基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既是我国主要油菜籽产地,又是最大花生产区3.关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就是生产粮食的部门,它分布在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B.农业生产主要受地形、气候和土壤影响,与社会条件无关C.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水平高D.农业生产为生活和生产提供物质资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4.我国决定在黄淮海平原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这样做的好处是()A.这里是冲积平原,农业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便于灌溉B.这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农业生产能很快实现现代化C.黄淮海平原是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能保证农业生产高产稳产D.能够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黄淮海地区的各种自然资源优势5.我国政府为了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新疆的自然资源条件,应该在新疆地区发展的农业产业带是()A.棉花产业带 B.奶业产业带 C.苹果产业带 D.牛羊产业带6.导致我国南方、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土壤C.地形D.水源7.关于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商品粮基地应建在地少、人口多、产量低,没有余粮地区B.气候干旱少雨的西北内陆地区建商品粮基地C.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D.海河平原、黄土高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8.我国淡水鱼生产集中的地区是()A.四川盆地 B.江苏、湖北 C.台湾西部平原 D.湖南、广东9.关于我国棉花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棉花仅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B.南岭两侧地区棉花分布很广C.西北内陆地区没有棉花分布D.湖北、江苏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10.关于我国农作物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华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和商品棉生产基地B.江汉平原既是全国商品棉生产基地,又是商品粮基地C.珠江三角洲是全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D.我国西部非季风区,气候干旱,没有商品粮、棉生产基地11.我国下列各地区的作物,主要取决于灌溉水源条件的是()A.松嫩平原的春小麦生产B.广西、云南的甘蔗生产C.银川平原的水稻生产 D.海南岛、雷州半岛的橡胶生产12.我国青藏高原发展农业最不利的条件是()A.地势高,平原面积狭小B.人口少,农业劳力资源不足C.山地多,土层薄,土壤贫瘠D.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13.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中,位于第二级阶梯的是()A.成都平原B.太湖平原C.江汉平原D.洞庭湖平原14.影响种植业的自然条件是()①热量多,光照长②土壤肥沃、深厚③水分充足④地形平坦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5.关于我国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粮食生产专业化B.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C.便于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D.品种单一,不利于产品多样化发展二、综合题1.读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图4.2-8),完成下列问题:image022.png (17.11 KB)2007-10-21 12:50(1)将下列商品粮基地的序号填到图中相应位置上:①珠江三角洲②成都平原③江汉平原④江淮地区⑤太湖平原⑥洞庭湖平原⑦邵阳湖平原⑧三江平原⑨松嫩平原(2)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商品粮基地的序号。a.位于长江上游的商品粮基地是 b.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 ;c.生长期最短的是 。(3)下列河流的流域内无商品粮基地的是()A.松花江 B.长江 C.黄河 D.珠江2.图4.2-9所示是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image024.png (21.92 KB)2007-10-21 12:50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请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布局并分析回答:(1)耕作业宜在 ;(2)经济木(茶、果树等)宜在 ;(3)渔业宜在 。(4)用材林立在 ;(5)畜牧业宜发展 。(6)根据上述耕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情况,本区农村副业应以 业为主。image026.png (3.7 KB)2007-10-21 12:50参考答案一、1.B2.B3.D4.D5.A6.A7.C8.B9.D10.B11.C12.D13.A14.D15.D二、1.(1)略 (2)② ⑧⑨ ①(3)C2.(1)C(或平原地区)(2)B(或丘陵、梯田地区)(3)D(或水库)(4)A(或山区)(5)农耕区畜牧业,家庭饲养业,养殖业(任一点即可)(6)农产品加工(凡答案合理均可)
查看相似文章
来源:本篇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请尽快与小编联系,谢谢您的合作!
文章类别:初中升学网 > 中考必备 > 中考地理 >
文章标题: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未来农业
本文地址://www.wearston.com/zkbb/show-htm-itemid-11212.html
 
更多>中职院校文章
学校信息
  • 初中升学网
  • 联系人初中升学网(先生) 
  • 地区四川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最新中职院校信息
中职院校专业
幼儿教育与管理
  • 幼儿教育与管理
  • 培养具备全面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强的教育心理科学素养,能在各种儿童教育机构、教育行政与科研部门、广播电视和图书出版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部门等从事儿童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铁道运输
  • 铁道运输
  • 培养面向铁路、城市地下铁路、轻轨及大型厂矿企业的轨道交通运输部门,从事行车指挥、调度、货运组织、客运组织等运输一线工作的中级技术专门人才。

会计
  • 会计
  • 培养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 培养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综合素质和必备的展示设计实施能力,能以现代设计理念和运用现代化设计手段,具有独立完成各类会展设计、人文场馆、商业空间的设计、制作与管理的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级护理
  • 高级护理
  • 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的一门专业课程。 高级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医院中,护理人员按技术职务可分为初级技术职务:护士、护师;中级技术职务:主管护师;高级技术职务: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等三个层次。高级护理专业培养的便是护师。

汽车制造与维修
  • 汽车制造与维修
  • 培养专业特长明显,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责任心强,能在汽车制造、装配、调试、试验、质量控制、车身匹配、班组管理及技术管理等岗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计算机及应用的技术开发与推广能力的实用技术人才。

服装设计
  • 服装设计
  •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排料与推板、服装立体裁剪、服装专业英语、时装画技法、时装画基础、服装配色与图案设计、专业实训等课程。服装设计专业培养从事服装制板、推板、生产、管理、经营等一线工作,能应用所学的服装知识,解决服装生产和管理实际问题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服装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服装市场信息的捕捉能力,服装制板、推板的技术能力,服装工艺流程的设计能力,组织生产的管理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