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基础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对市场主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专指企业
B.包括企业、居民、政府和其他非盈利性机构
C.包括盈利性和非盈利性机构,但不包括个人
D.既指企业,也指个人,但不包括非盈利性机构
答案:B
2.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
A.企业 B.居民
C.政府 D.其他非盈利性机构
答案:A
3.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之所以不是企业,是因为学校
A.没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经营场所
B.没有自己独立拥有的财产和经济利益
C.不从事以盈利为月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D.不具备作为市场主体的法人资格
答案:C
4.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下列两种
A.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无限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D.控股公司和不控股公司
答案:C
5.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是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经理层 D.监事会
答案:A
6.居民用自己闲置的资金购买股票是
A.为了扩大某企业的生产规模 B.一种投资行为
C.为了增强某企业的竞争能力 D.为了帮助某企业摆脱困境
答案:B
7.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
①股票面额 ②预期股息 ③银行贷款利率 ④银行存款利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8.股份制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
A.该企业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
B.该企业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C.该企业发行股票数额的多少
D.该企业经营者的政治素质
答案:B
9.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提高产品质量 B.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C.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D.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答案:D
10.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
A.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B.利润总量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C.利润总量同企业全部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D.生产总值同企业全部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答案:A
11.企业兼并的核心是
A.促进生产发展 B.竞争
C.优化企业结构 D.破产
答案:B
12.下面关于企业兼并和破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出现企业破产和兼并
B.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优化企业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C.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D.完善企业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答案: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3.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在
A.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B.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C.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D.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答案:ABCD
14.企业不是可以随便建立的,要建立一个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A.必须独立拥有必要的财产、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B.有独立的财务会计核算机构
C.对国家承担纳税义务
D.对经营活动成果承担经济上的责任,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答案:ABCD
15.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这二者的共同点是
A.二者都是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
B.二者的股东人数都有法律规定
C.二者的股东都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D.二者都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
答案:ACD
16.下列关于股份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B.它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C.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D.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
答案:ABC
17.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这种支柱作用表现在
A.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处于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在国家财政收入中贡献最大,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C.拥有雄厚的资产,一流的技术,可以壮大国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经营状况都好于小型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了重要成效
答案:ABC
18.经济效益
A.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B.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C.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D.投资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高
答案:ABC
19.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
A.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企业兼并、破产制度
C.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职工素质,转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D.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