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重点和难点
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难点: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和家人共同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教师:准备常见传染病的数据、挂图或幻灯片。
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和录像片。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走进新单元
导入
交流课前调查的传染病及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①观察课本上常见的几种病原体图片,说出这些病原体分别引起的疾病以及传播途径。
②列举身边常见的传染病,并分析其病因。增强感性认识。归纳出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①出示图片,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类型。
分析资料:①(1)流行性感冒的起因、特点、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的途径。(2)肝炎的传播途径、采取的预防措施。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②学生在阅读课本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身边的实例,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的感性认识。
③分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进一步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了解艾滋病的几种传播途径。
出示事例,补充、引导学生分析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像、创新。
提供资料、播放有关的录像片,对学生进行教育。
(责任编辑:沈甜甜)